3月27日下午,中国太保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表示,2022年公司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从经营指标来看,中国太保2022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88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13.5%。
同时,傅帆表示,公司持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拓展大健康生态布局,优化高品质服务贡献,形成覆盖未病、已病、康复、养老全场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累计发放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函近两万个,已在全国11个城市落地12个项目。
寿险转型保持定力
寿险业务方面,2022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5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新保业务664亿元,同比增长35.8%,续期业务1589亿元,同比下降2.4%。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达88%,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28261元,同比增长31.7%,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134元,同比增长10.3%。
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9%,其中新保业务收入2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2%,新保期缴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225%,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占比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9.3%。
针对长航计划,太保寿险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蔡强表示,推行18个月以来,基本来说符合管理层预期的效果,各个项目集,不管是个险还是产品、渠道等都已经落地推进到位。下一步的思路就是进一步的深化组织的转型,来释放各级机构的积极性,通过解放生产关系的再造,进一步释放生产力,用以配套外勤的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让内勤整个的架构、内勤人员的专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表示,寿险经过去年一年的转型,各项目的成效正在显现。过去一年,应该说过程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对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去,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各项的指标也是呈现出向好的态势。现在公司上下对转型的方向已经形成非常高度的认同和统一,后续需要长期的坚持下去,保持定力,保持转型的方向不动摇,相信转型的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产险业务方面,太保产险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04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车险保险业务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6.7%,非车险保险业务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19%。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68.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28.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车险方面,把握新能源车发展机遇,新能源车保费占比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8.3%。非车围绕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加快业务转型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新兴市场的发展动能,持续优化业务品质的结构。
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公司一直关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概括为12个字,叫“有效益,可持续,精细化,有韧性”。在战略方面,主要是三大重点:一是着眼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在绿色保险,科技保险,以及三农保险领域的创新布局。二是着眼于经营的有韧性。在持续加强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化能力建设。三是着眼于管理的系统性。在这个方面,主要是两个领域,一方面是通过建设“产险大脑”,有效采集和管理我们所有的数据资产,也就是说以此构建四通八达的数字化网络,为实现精准经营、精确管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实用型的智能技术应用,以智能化的技术,实现基础作业的无人化和日常服务的无感化,为下一步高度的智能化应用奠定基础。
大健康战略棋至中盘
作为中国太保“大健康、大数据、大区域”三大核心战略之一,“大健康”战略于2020年全面启动,以保险支付为手段、以投资健康医疗产业为牵引,建设“保险+”新生态,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太保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据傅帆介绍,中国太保2022年持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拓展大健康生态布局,优化高品质服务贡献,形成覆盖未病、已病、康复、养老全场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太保家园深耕“颐养、乐养、康养”三条产品线,累计发放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函近两万个,已在全国11个城市落地12个项目,其中成都、大理、杭州地区已经正式开始运营。
此外,打造业内首个康复医疗品牌“源申康复”,与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共促康复医疗医学研究和转换。太保蓝本覆盖客户近2200万,太医管家注册用户超300万,服务覆盖健康管理、就医问诊等。推出互联网产品品牌“蓝医保”,重新定义长期医疗险,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据中国太保副总裁马欣介绍,目前大健康正在从“有蓝图”迈向“见成效”的阶段,从集团数据看,整个集团的健康险保费实现了持续稳步的增长,使用健康医疗服务的客户数,在2022年增长了150%。
针对大健康方面的规划,马欣表示,一是用创新发挥商保支付在健康养老第二、第三支柱中的作用。例如通过提供以商保支付为主的高端医疗,推动企业用户从普通服务业务迈向高端医疗综合解决方案;再例如在个人客户方面,特别是医疗险,实现对老年客户和带病客户的保障覆盖。
二是打造产服体系,用服务提升保险的竞争优势,围绕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供给,聚焦“一老一少”的健康服务需求,我们强势推出了一系列品牌,线上管理是医疗平台“太医管家”;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合作成立了康复研究院,启动“源申康复”连锁医院的建设;与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了运动健康促进现代产业学院,落地首个青少年健康促进项目;参股了广慈纪念医院和和睦家等高端医疗机构。太保家园的养老社区,在去年我们已经运营的床位达到了3000多张,服务生态的丰富必将增强保险的竞争优势。
“在赋能产品之外,在这个领域的布局,我们还在支持寿险营销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改造,去年我们和瑞金共同打造了一个课程是广慈健康管理师培训,去年培训了1万人,2023年准备再培训一万人。”马欣表示。
三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国太保的优势是国际基因、市场机制,目前在产品开发、服务创新、医疗医药以及健康数据等方面,正在形成坚实的人力基础。
马欣表示,“2023年是中国太保大健康战略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三年,应该是棋至中盘,未来我们还是会把握价值创造和长期主义的原则,用更大的发展成效,回馈关注这项战略实施的投资者。”
科技与业务结合更紧密
针对“大数据”战略,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介绍道,大数据战略的落地,主要还是通过科技规划的编制以及推动实施实现的,从2002年开始编制科技规划,一开始是ITSP,后面是ITAP、ITMP、ITDP、ITDP2.0。在过去三年,科技规划ITDP2.0主要是5大能力的建设,分别是治理管理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协同能力平台、数据服务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
据介绍,过去三年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人才队伍的结构变化上,高端人才的比例上升到60%,其中AI人才增长了70%,大数据人才增长了93%。在知识产权方面,去年共有78项专利申请被受理,还有61项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授权。从效能提升方面来讲,通过对于运营中心包括研发中心产能的上升以及人工智能包括RPA,这两年每年都有数亿级成本的节降,对于IT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数据服务能力方面,集团统一的数据服务完成了9.7亿数据的归并和清洗,并建成了15个数据域,超过8800个公共数据模型和多个大数据应用,支撑内外部数据调用超过1.7亿次。在人工智能的建设方面,集团统一建设了AI中台,形成了100个原子能力,赋能业务场景应用56项,其中智能交互能力的全年调用次数达到2.15亿次,同比提升了103%。
俞斌坦言,大数据战略还是要落地到保险业务本身,所以未来的科技规划可能跟业务的结合会相对更紧密,主要就是新服务、新客群、新风控、新运营,新财精和新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