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斩获颇丰!华谊兄弟率先披露 ·广州白云机场等重要口岸开启广交会专用通道 ·光伏业务快速发展,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净利增超89% ·广州消费品工业兴旺化妆品工业年产值逾千亿元 ·如何看A股10月开门走势?多项数据传递出积极信号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报:新势力销量高增,关注三季报优质个股-23100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天岳先进临港厂产能加速释放,在手订单充足 ·金价涨势暂歇!2023年10月8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物流运行迎来“金九”9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达到53.5% ·山东泰安公积金新政:认房不认贷,无房职工可提取公积金付房租 ·金盘科技“绿色低碳高效节能新能源装备和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工 ·中国男篮已无优势可言,“大手术”迫在眉睫 ·达来:扎根基层的环保人 ·百家机构调研股出炉,明星基金节后建仓潜力股曝光!芯片博士“最后的爱股”曝 ·中国中免H股遭摩根大通减持A股机构持股数量大幅减少 ·10月7日-珠三角谷物行情快讯 ·终结九连跌黄金周黄金遭遇“黄金劫” ·乡村行·看振兴小酸枣大产业科技助力山西临县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铁路中秋国庆假期发送旅客373万人次刷新单日客流纪录 ·福州机场“双节”假期出入境客流同比增长481% 

如何以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咖齐聚羊城,共话湾区新未来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3-08-16 14:23:31   阅读量:1327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润泽子 实习生 林婉娜 广州报道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动力最强劲、创新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力和动能,是各界关注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日前,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论坛上,产学研专家学者从宏观解析和实务分享两个维度探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据介绍,此次论坛为 “新湾区、新思想、新未来”系列研讨会的第三场活动。

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目前我国经济周期正从原来的求增量陷入争存量的内卷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指出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空间饱和、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贸易往来、收入预期不确定导致消费能力减弱等问题显现,传统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降低。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

在郑永年看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时对于我国来说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他进一步解释,无论从供应链、产业链还是价值链来说,我国刚好处于中等技术水平,一方面,原创性薄弱,从0到1的原创性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另一方面,附加值不高,从1到10的价值链刻度中,我国主要做的仅仅是从3到7。

如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郑永年提出“新三驾马车”,即基础科研、应用技术和金融支持,他认为这三个板块是当下及未来投资的重点。政府作为推动基础科研发展的主力,企业负责应用技术,金融支撑并连接两者,实现三者有效融合,才能确保我国有从0到1的原创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具备从1到10的技术转化和高端制造能力。

突破从0到1再从1走到10的过程中,实际中仍存在“懂技术但不懂市场”、“懂资本却不懂技术”等割裂问题,数位来自不同背景的行业专家从不同视角分享实务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更好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技术转移从业角度,广东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戴川指出技术转移过程中,人才才是关键所在,“技术专利和成果离开了人只是一本证书”。他表示,在技术转移存在低频、高难、非标、长线四大特征,促进人才的对接和参与才能推动科技成果背后隐性知识的转化。

从成果转化角度,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粤港澳脑智工程中心主任助理、上海联慧脑智工程中心执行主任张方雄表示,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一个鸿沟问题便是如何把科学成果转化为投资人“看得懂”的东西,只有将技术落地为“可视”、“有科技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为经济做贡献。

而香港科技园公司业务发展副总监简依雯则介绍了香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举措,如推出退税政策、设立投资基金、引进科技人才等。

郑永年强调,“为实现中国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须先搭好新三驾马车的构架,再通过新三驾马车的力量来反哺旧三驾马车,投资新领域是我们通往未来唯一的道路。”

探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横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经济特区,既具有坚实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又具有国际化等资源优势,作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动力最强劲、创新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市载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友会会长杨腾认为,大湾区具有企业“卷”、产业要素“全”的区域特性,初创公司将有机会进军传统市场、小众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兼具效率与弹性的全要素供应链体系,积极开辟国外市场和下沉市场。

近年来,香港、港澳和内地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进程加快,但也面临着体制不同、利益不同等融合阻力,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大湾区又应如何迎接新变化、拥抱新未来?

“在进行大湾区政策分析时,应利用博弈论方法,理清各个省、各个市场各自的考量,将湾区内各地负责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协商各方利益,才能有效推行政策,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枢纽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讲座教授谢丹阳表示。

在谢丹阳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首先是“体制创新”的湾区,是在“一国两制”下各类规章制度相互取长补短的融合试验区,应在车辆通行、税务安排、跨境支付、人才流动、企业注册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理顺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促进多赢。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是开放、包容和关怀的湾区,对于资本、劳动、人才进行全方位开放,同时对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又有充分的关怀。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是胸怀世界的湾区,要将湾区打造成全世界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汇集国际性人才,成为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型到世界知识中心的主力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湾区合力,李红宝认为,政府已从宏观层面做好了谋划和部署,接下来便是孵化和转化的过程。戴川则从人才合力角度,强调以柔性引进的方式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进而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而从区域分工合作角度,张方雄指出,发挥区域优势不在于互相拆台或内卷,而在于形成强者恒强、分工合作的合力。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