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并实施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十大重点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述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成左右,“稳住这些重点行业,基本上就稳住了工业经济”。
陶青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地区和行业协会,切实抓好各项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宣贯实施。同时,还将根据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研究谋划进一步的政策举措,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着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速放缓等挑战,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1-7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98万亿元,同比下降3.8%,实现利润总额2763亿元,同比下降26.4%。
本次《行动方案》系统谋划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两年期稳增长举措。《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2024年,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50吉瓦,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上下游贯通发展、协同互促的良好局面。
《行动方案》表示,要培育壮大虚拟现实、视听产业、先进计算、北斗应用、新型显示、智能光伏等新增长点。其中,在先进计算方面,推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开展先进计算在工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案例征集和应用对接,举办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加快先进技术和产品落地应用。鼓励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需求。
《行动方案》特别提出,要全面提升供给能力。着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积极协调芯片企业与应用企业的对接交流。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并提升高端供给水平,增强材料、设备及零配件等配套能力。统筹资源加大锂电、钠电、储能等产业支持力度,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保障高质量锂电、储能产品供给。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
如何保障这一目标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介绍,工信部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适度加快国内重点矿产项目开发,加强国际矿产资源合作布局,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强部门联合监管,构建绿色、循环产业生态。
此外,王卫明表示,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支持开展动力电池、车用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开发更多生活娱乐、智能办公、自动驾驶等功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
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4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强劲增长点。王卫明强调,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工业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对于扩大消费、畅通循环、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经济回升态势没有改变
陶青强调,我国工业经济处于疫后固本培元期,生产恢复过程中有一些曲折,但依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
从生产看,今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保持稳步扩张态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5%;从外贸看,“新三样”出口强劲,出口额同比增长52.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从效益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5.5%,年初以来降幅呈逐月收窄态势。
陶青透露,为进一步加快恢复扩大需求,将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统筹调度,推动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此外,加紧增强发展动能。工信部将联合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谋划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批增长新引擎。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打造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