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称,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即日起,全市降为低风险地区。
总体看,陕西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陕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峰表示,但仍要加强对隔离点,隔离病区的管理,以及对解除隔离,境外归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陕返陕人员的管理,严防局部反弹和输入风险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重症医疗队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团队中的王牌战队,工作强度和感染风险都非常高。
5小时接管45位患者,24小时不间断监测研判病情,一个多月来辗转两家医院,三个病区,一张张值班表,一次次会诊报告,记录着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疗队80多名队员援助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重症病区抗疫的日日夜夜,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走在一张张病床间,他们深知唯有全力以赴,勠力同心,才能不负生命重托。
5小时接管45位患者
2021年12月25日凌晨三点,省人民医院重症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西安市胸科医院重症病区张怡作为重症医疗队的队长,经过ICU十五年历练以及武汉战疫考验的她,对病人温柔体贴,做起事情来异常冷静果断,娇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重症医疗队的队员们在讨论病患救治方案。
时间紧,任务重,张怡带领队员们紧急对病区45名病人进行管理摸排时间就是生命,所有工作都要从头开始,感控部署,流调,完善基础病史,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下医嘱,查看检验检查单.....时至今日,重症医学医生史晓娟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深感艰难
我们在出征前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培训,对于应对短时间内接管大量患者是有准备预案和工作分配的张怡表示,进入病区后,他们也会因地制宜,及时补充培训,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24小时不间断监测研判病情
除了团队整体的协调管理,重症患者的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是医疗队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变化大,任何一个病程节点抠不住,病情将不可逆转对此,重症组提前做好了包括困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CMO等各种治疗预案,同时还结合每一位患者基础疾病等特点,制定了详细,可量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每天4个班次医护小组接力,为每一位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力学24小时监测,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达到有效通气及肺保护的双重目的张怡说
病患杨先生与重症医疗队队员合影。
日前,56岁的杨先生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冠心病严重病变,由普通病区转入重症病区。
病人当时在吸氧12升的前提下,氧饱和度只有70%,两肺均为白肺,心肺功能不佳史晓娟回忆道,在新冠合并二次心梗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是当时病情最危急的一个病人,ECMO已经备在床边
由于病情紧急,杨先生入院前三天需要24小时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
为了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医务人员只能临时脱下呼吸面罩给病人喂食肠内营养粉,吃完后要及时带上面罩,并保持俯卧位通气姿势为了平衡病人心肺功能,保障病人状态平稳,医护人员每隔一小时检测病人尿量,精准管理液体出入量
经过10天24小时不间断床旁治疗,病人成功脱离无创呼吸机,气短症状好转,避免了气管插管和上ECMO,这个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了史晓娟感叹道
舍不得离开病人,哪怕是一秒钟
重症医疗队队员在对患者进行救治。
隔离病房的病床边上,监护仪发出各种警报声,这就意味着重症医生要随时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冷静应对,及时决策。
在重症病区,我们舍不得离开病人一秒钟,生怕离开的那一瞬间会出问题在重症医疗队队员杜茜看来,情况比较紧急的病人,从上到下,从头到脚,浑身插满管子,任何一条管路都是生命线,哪怕是一个翻身,血压都可能急剧变化
除了治疗的问题,隔离病房的陌生和对新冠肺炎的恐惧,让患者们常常深陷焦虑医疗队的队员们在治疗之余,也想尽办法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据杜茜介绍,曾经有位患者提出为何让他天天趴着却不给他打针吃药的疑问,在经过医疗队员耐心解释俯卧位的重要作用后,这位患者不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还不忘鼓励其他病友好好配合治疗,动不动就会说放心吧,有他们在,你肯定没事就这样,其他患者也学会摆出老同志的姿态,将同样的话说给后来的患者听
腊月十五那天,月亮特别圆凌晨上班的时候月亮陪着我,下班时,我一抬头,发现月亮还在
27岁的张龙龙,是省人民医院重症医疗队护理一组的组长,也是组长中唯一的一个90后。
多年的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经验使张龙龙在这次抗疫过程表现得格外出色,在他任组长期间,无不良事件,无院感暴露发生。
工作上的张龙龙积极,乐观但偶尔也会经历破防的瞬间
患者刘奶奶是张龙负责照顾的病人之一,她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转入普通病区。
奶奶提出要抱抱我,这直接戳中了我的‘泪点’张龙回忆道:奶奶说因为我穿着防护服看不到我的脸,所以想在转出前抱抱我,但院感要求我不能拥抱奶奶,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有些难受
谈及这段抗疫时光,张龙龙有不一样的体会近距离接触了很多专业能力很强的大咖,深刻明白了在传染病患者救治中,‘院感是第一位’这句话的意思,无论是在认知还是专业能力上,自己都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张龙龙也提出了高压工作环境下,年轻队员要多开玩笑,调节气氛的建议
团队中最小的他,首次直面工作中的大阵仗
97年出生的白建霞,性格活泼,爱笑爱闹。
2022年1月1日元旦当天,省人民医院支援定点医院重症医疗队病区里响起了《歌唱祖国》的旋律一位年轻的医护人员欢快打着拍子,歌声格外响亮
这个带着大家唱歌的小伙子,名叫白建霞,是重症医疗队第三组中最年轻的队员97年出生的白建霞,性格活泼,爱笑爱闹,由于年龄最小且是团队中唯一的男孩子,他很自然的成了大家的团宠
虽然我是整个团队最小的,大家都很关照我,但这不可以当作偷懒的借口,相反,我最年轻,脏活累活更应该抢着干白建霞说
回忆起在重症病区抗疫的日日夜夜,让白建霞最难忘的莫过于那次的大阵仗。
那个重症患者大概一周没有排便了,弄了满满一床虽然我再过5分钟就要换班了,但没办法啊,那就干呗白建霞回忆道,擦洗身体,换水,翻身,换床单被罩,更换护理垫,打扫卫生,整个流程下来用了快2个小时,那天组员们都说我是‘屎壳郎’
24岁的病患小胡,由于在普通病区没有坚持按医嘱俯卧位,病情加重转入了重症科见面第一天,医生白建霞与病人小胡,两个95后之间的医患关系就格外紧张
小胡仍然我行我素,不吃饭,不坚持俯卧位白建霞有点着急,她跟我一样大,年轻人应该是好得最快的
为此,值班时白建霞就站在小胡床前监督她,我陪你说话,你坚持俯卧,为让小胡吃饭,白建霞更是用尽浑身解数死缠烂打,软磨硬泡,最终,小胡在小白的照顾下,病情慢慢好转。
她跟我说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像我这样的医生白建霞回忆道,小胡时常说身体不舒服,吃不下饭但当看到医生们这么辛苦的付出,她也就强撑着吃两口
谈及病区的医患关系,白建霞也有自己的看法,医护人员不要把自己当作医护人员,也不要把病人当作患者心理地位平等了,双方就会都轻松愉快一些
来自陕西省卫健委今日通报显示,自2021年12月9日以来,陕西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80例,其中西安市2053例,咸阳市13例,延安市13例,渭南市1例,其中出院1812例,在院2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