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苏州这座长桥的建造,是一个意外

来源:名城苏州    发布时间:2023-10-22 21:18:56   阅读量:11364   

北至流虹路,南起垂虹路,西迄公园路,东达花园路围起的长方形约0.1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现在的垂虹桥遗址公园,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免费开放公园,从任意一个方位都能便捷地进入公园,它在市中心区域,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认识吴江的窗口。

苏州这座长桥的建造,是一个意外

这个公园最重要的景点,自然是垂虹桥遗址。在不久前揭晓的吴江十大文化名片评选中,垂虹桥榜上有名。

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要说垂虹桥,先说桥下水。

上海吴淞口,是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地方,为什么叫吴淞口?因为黄浦江的上游是苏州河,苏州河的水来自于吴淞江,这吴淞江自然是黄浦江的上游和水源,吴淞江也当然是上海的母亲河。

那这吴淞江的水又来自哪里?吴淞江水自太湖迤逦而来,从垂虹桥下汤汤而过,一路向东奔流入海。吴淞江又名吴江或松江,吴江既是河名也是地名,所以,吴淞江也是吴江的母亲河。

松江鲈鱼就是吴江鲈鱼,鲈鱼与另一著名土产菰叶羹,合称金羹玉脍。海内外的游人到了吴江,都以能一尝鲈鱼美味为乐事。让吴江与鲈鱼齐名的是西晋时吴江文学家张翰。他的一曲《秋风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不仅让他如愿离开了官场是非之地,更为吴江赢得了鲈乡的美名。同时,成就了张翰吴江文学的鼻祖地位,开创了吴江重隐逸的文学之风。

垂虹桥建于北宋庆历八年春,它的建造是一个意外。

吴江知县李问,为了改变只重烧香拜佛的民风,于庆历七年冬,拟将县学的文庙进行改建,以政府的名义发布通告,号召境内富户,求佛不如求学,把供佛的钱捐出来兴办学校。经过一番动员,共得到捐款百万缗,准备投入校舍改造工程。

第二年春天,县学校舍的设计已完成,万事俱备,只等选个日子动工。恰在此时,朝廷发布诏令,禁止郡县新设学校,事已至此,学校不能建,收到的捐款得有个妥善处置,才能向捐款的民众有交待。征得百姓同意,造桥摆上了议事日程。失之东隅,犹能收之桑榆,县学不成,才有了千古垂虹桥。

到这年六月,桥竣工落成,长千余尺,用木万计。桥之建成,居者利,行者便,取名利往桥,为方便路人休息,桥两堍分别建有汇泽底定凉亭,桥中心更有一个大凉亭,取名垂虹,此名既形象又大气,垂虹桥就成了真正的桥名。

初建时为木桥,延续了二百七十余年,其间,经历了多次修建。元泰定元年,县府顺应民意,拟改建为石桥,当时的丞相答剌罕首先捐钱万缗,百姓争相捐款。全桥总长一千三百余尺,设三孔特大桥洞,以通巨舟,桥面置有石栏,铺以文砖,桥心仍建垂虹亭,两堍也分别建汇泽、底定凉亭。

石桥的建成,大大便利了两岸交通,更使垂虹桥成为远近闻名的胜迹,而水患却并未因此减少半分,加之人为因素,到建国初期,已然成了一座危桥。资料记载,1967年5月2日晚8时40分,垂虹桥有四孔突然向东倒塌,9时10分,桥洞产生连锁反应,又向东倒塌八孔,此后,剩余桥孔陆续拆除,仅剩四孔遗迹。

古时的垂虹桥及其周边,经过历代经营,形成了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

三高祠,是垂虹桥最著名的胜景,纪念与吴江有密切关系的三位高士,他们是范蠡、张翰和陆龟蒙。前后相隔千年,同处一室,受人祭祠,概出于传统认为的高士节操,成功之下,不可以久居;亡道之人,不可以久处;兵乱之世,不可以苟仕,范不居成功,张不处亡道,陆不仕乱世,清风峻节,诚为高士。吴江始有三高之名,是在宋熙宁年间,知县林肇于熙宁三年在垂虹桥南建鲈乡亭,依范蠡等三人的画像,临摹于鲈乡亭内,榜曰松陵三高。将三高列入祭祀之祠,则要到宋元符三年(1100),是年春,垂虹桥底定凉亭南,新建三高祠,内塑范蠡、张翰和陆龟蒙的身像,以正其名号,供人祭祀。此后各朝,屡废屡建,最后于清光绪年间移建至县城西门外,可惜今已不存,习惯上,人们常把三高祠和垂虹桥联系在一起。

三贤祠,明万历七年,因吴江士绅之请,在垂虹桥北建爱遗亭,祀捍灾御患为功于吴江水利甚大的三位乡贤叶绅、吴岩和沈啓,俗称三贤祠。三高、三贤,桥南、桥北,一座垂虹桥和六位杰出人物,能引发世人多少感慨,对世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激励啊!

松江亭,即古松陵驿,初建无考,宋天圣中,在其废址上重建,改名如归亭,专以送迎使客,康定元年撤旧重建,后复名松江亭,此后,屡修屡废,明成化时,移建北门外三里桥东,未几毁废,终成历史陈迹,前人题咏甚多,载《松江集》。

吴江亭,一说建于宋初,有别于松江亭,一说即松江亭。明嘉靖时,在垂虹桥南另行重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吴江亭,此亭界于鲈乡、垂虹两亭之间,滨湖临江,不久即废。

鲈乡亭,旧在垂虹桥南,宋熙宁三年建,明成化八年重建。此地襟江带湖,风景如画,秋风斜日,莼菜鲈鱼时节,慕名前往游观者众多,留下大量诗词短章。清光绪初,移建于县城西门外梓潼观内,六面三层,重檐飞角,是宴游的极佳去处。

钓雪滩,在垂虹桥北,与垂虹亭遥相呼应,宋代王份归隐松陵,围江湖以入圃,筑臞庵以居,景物秀野,名闻四方。钓雪滩,是臞庵十八景之一,日后成了这一地段的地名总称,并在滩上建有三高祠、钓雪亭等,是吴江东城著名胜迹。

太湖庙,又称松陵庙、水平王庙,祀太湖之神。吴江处太湖之滨,旧时水患甚多,建太湖庙,每年春秋两季祭太湖之神,使民居安堵,农田以畲,宋祥符间建,旧在醋坊桥北,至万历十四年移置垂虹亭南。

坐车从227省道经过吴江市区,能看见一座巍蛾的方塔,早几年,它巍然耸峙,领一方高度,如今,周围高楼林立,它已黯然失色。

塔在垂虹桥遗址公园的中心位置,座落于一个人工堆起的不高的小土坡顶上。

塔名华严,是近年按古代式样复古重建,远眺近观,在四周的繁华中给人清静庄严之感。

华严塔,位于华严讲寺中,寺始建无考。南朝梁人陆瓒舍庄基重建,占地四十五亩,名华严院。宋绍兴五年与邻寺宁境院合而为一,赐额宁境华严讲寺,此后历代屡有废兴。明成化十六年重建,更具规模,清咸丰十年彻底毁于兵燹。寺中原有七级浮屠,名华严塔,建于宋元佑四年,高十三丈,形方,喻为文笔。清康熙二十一年,遭雷击,四层以下檐角回榔焚毁无存,二十六年,遭台风侵袭,吹堕塔顶,至宣统二年崩圮。翌年,乡人在宝塔地宫发现多部北宋藏经,后流散于民间。庄严佛寺、巍巍宝塔、蜿蜒长桥连为一体,相互借景,游人或寺院听琴,或登塔远眺,或步越垂虹,总有无限诗意。翻垂虹桥诗词,诗题中直接提到塔的有两首,而在诗中讲到塔的则更多,明陶振《松陵八景》中有泉喷甘雨龙神庙,声吼蒲牢塔寺钟,近代吴江人沈昌眉诗中记述的是他听说的华严塔,《垂虹春望》之四何处华严旧塔基,残砖剩瓦野烟云。当年塔顶无人识,卧地铜钟大十围。《塔倒长桥塞》首句吴江城郭小如舱,长桥为缆塔为桩。

垂虹桥遗址公园设有计成纪念馆,也是一个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造园艺术受到高度关注,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造园艺术的著作《园冶》及其作者计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计成,字无否或无咎,有不同记载。1582年生,卒年不详,籍贯吴江。

计成的代表作有:为常州吴玄营造面积约5亩的东第园,为仪征县汪士衡修建寤园,为阮大铖在南京修建石巢园,在扬州为郑元勋改建影园等。影园为清初扬州八大名园之一。

《园冶》一书于崇祯四年撰成,三年后刻版印行,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经典。书中,计成明确提出造园的基本原则是造园无格,必须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完稿后,无力付梓,《园冶》的出版曾得到阮大铖、郑元勋的大力资助。因阮大铖于明亡后又乞降满清,为士人不齿,加之戏剧《桃花扇》的影响,使计成和《园冶》这一部光华闪烁的著作,因这处小小芥蒂而湮没。如今拨去历史尘埃,《园冶》终于回归园林艺术殿堂。

走上垂虹桥遗址的断桥,看着桥下江水,再看看百十来米远的断桥另一侧,或许,只能让思维穿越,去冥想那桥梁的宏伟,水面的百舸争流,桥头两侧万家灯火、商贾云集的场面。其实,翻开写垂虹桥的诗词,它们就如画面般一页页展示出来。

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插天螮蝀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虹桥长虹飞渡之宏伟和江湖水波连天之壮观,世称吴江长桥三名联。

有写垂虹桥水陆交通之功的,元刘致《垂虹亭》贯通百粤连吴会,流接三江究禹功。周道如今坦如砥,梯航喜与万方同。有写垂虹胜景的,南宋陆游《拟岘台观雪》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把垂虹桥与拟岘台并称天下二绝。有写风土人情、市声商贸的,北宋陈尧佐《秋日泊吴江》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梅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明代唐寅《松陵晚泊》描绘了一幅月夜当空,垂虹桥畔船只密集,茶坊酒肆生意兴隆的水乡夜市图。

这些诗中影响最大的有两首。

宋书法家米芾的《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与米芾的正面描写不同,少年才子南宋诗人姜夔应老前辈范成大之邀,前往苏州石湖,赏雪观梅,制成《暗香》《疏影》两词,范成大命家中歌伎习唱,音节清婉,姜夔除夕辞归吴兴时,范成大以歌伎小红相赠,雪后夜过吴江,吟出《过垂虹》自赋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第四桥。喜欢这首诗的大有人在,清代画家任伯年依诗意画的《小红低唱我吹箫图轴》近十幅,是国宝级珍品。

垂虹桥遗址公园的修建,同样是一个意外,赖于当今盛世。

1983年4月,县粮食部门在桥西建房打基础时,发现地下有多孔武康石桥洞,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垂虹桥元代遗构,即停止施工。此后,陆续发现了许多文物,着手进行了保护、清理和修缮,2006年6月,垂虹桥遗迹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起,建垂虹遗址公园。

垂虹桥,是一张具有丰富历史与人文内涵的吴江城市名片,串起了过去与未来。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