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头部公募再度接力自购,“掌门人”发声传递信心

来源:商业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3-11-02 15:09:35   阅读量:12197   会员投稿

在A股公司集中回购股份之后,多家头部公募机构日前也连续接力自购,向市场传递信心。继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和华夏基金宣布自购后,广发基金于11月1日也宣布了自购,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同时,公募基金公司掌门人纷纷表示,公募基金应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把握配置机会,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回报。

头部公募接力自购

11月1日早间,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该公司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合计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这是广发基金今年以来第二次官宣自购。

致辞之前,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宣布大手笔自购。10月31日,华夏基金公告,公司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10月30日午间,招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合计1亿元投资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

同时,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最大的易方达基金也已于10月29日发布自购公告,该公司拟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易方达沪深300ETF。

4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通过真金白银买入旗下权益类基金,接力自购,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心。

事实上,今年8月底以来,公募基金已开启一波密集自购潮,包括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在内的30余家机构陆续宣布自购旗下公募基金,合计金额接近20亿元。

再度传递信心

“当市场情绪低迷时,基金自购潮通常作为一种或将止跌企稳的积极信号出现。”光大证券表示,基金进行自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与投资者风险和利益的一致性,起到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购资金进行补充、稳定基金资产规模。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在市场企稳之际,市场格外关注增量资金来源,公募基金自购可为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和市场信心,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在政策引导、信心提振、资金支持等方面,各方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底,A股有望迎来一轮修复窗口。

李湛分析,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国家多个部委出台了降息、降低印花税、降低交易费用和基金管理费用、发布大股东减持新规、汇金买入银行股和ETF指数、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大盘估值水平,指数的表现也企稳向上。

华宝证券统计数据表明,过去十年中,共有多次较大的基金公司自购潮出现,分别发生在2012年、2015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从权益型基金自购组合的回测结果看,每波自购潮中权益基金组合表现明显好于比较基准,具备超额收益优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公募基金出现自购潮,是市场见底的一个重要特征。前期监管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自购潮也是基金公司对证监会号召的一种响应,通过自购,用真金白银的投入来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市场早日企稳回升。

“掌门人”纷纷发声

除了自购,关键时刻,头部公募基金管理人亦纷纷发声,向市场提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见解。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日前发文称,从海内外历史来看,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可以为投资者创造丰厚的价值。风物长宜放眼量,需要坚定相信中国经济将长期向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未来,长期投资的力量会进一步显现,A股市场活力、效率和吸引力将持续提升,长期配置正当时。她表示将发挥公募基金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积极行动,把握配置机会,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回报。

“经济底、政策底、盈利底、估值底、情绪底,A股‘五重底’已相继出现。”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当下各种不利因素正在消退,利好因素不断累积。市场情绪最为悲观的时期,往往也意味着市场进入底部区间,是良好的逆向布局机会。李一梅表示,展望未来,无论是国内经济还是A股,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应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逆周期思维,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

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发基金总经理王凡称,公募基金应强化使命担当,以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未来市场走势,王凡分析,伴随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调整,A股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增量资金加快入场,市场流动性平衡正在修复,王凡认为,2023年以来,伴随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资本市场资金平衡表得到有效改善,为市场向好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