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西坡:西施舌 ·全国累计收购秋粮4000万吨,让农民“种得上、卖得出” ·累计交易金额超9000亿 国内二手车市场缓过来了? ·建发致新过会近一年未注册:资产负债率超80%上会前三年累计分红超2亿元 ·第七届进博会中国央企进博会大手笔“采购” ·聚焦“地方与讲述”,首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展展出 ·文旅部:进一步优化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东航本届进博采购额超28亿美元创新高“购物车”更丰富 ·【衡惠托托育新闻】我市普惠托育工作初见成效 发放婴幼儿入托补贴934万元 ·Intertek天祥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兼著名领导力专家推出领导力前沿著作 ·毛绒文创走红,可爱经济何以“圈粉”年轻人 ·出栏量增加猪肉价格走弱,我国现存700余万家生猪养殖企业 ·11只中证A500ETF启动发行市场有望再迎增量资金 ·华中数控300161.SZ:数控系统配套业务主要为各类数控机床企业、磨床 ·英国标准协会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人工智能将加快推进可持续世界的发展 ·台资企业人力资源精英:创新先要务实共赢才能携手向前 ·向世界道中国,“进博快车”持续传递商机 ·2024冰雪运动或将再度释放经济新活力,让冰雪经济再一次“热”起来 ·苹果智谱华章争锋AI手机 我国3500家智能手机商迎来新突破口 ·上海市保周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揭牌及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即将开幕 

西坡:西施舌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4-11-07 16:29:09   阅读量:5406   

为什么饮食里的西施舌一定美味?那是通感的造化——把视觉之美“移情”至味觉之美。

日前去闽菜名馆“闽和南”就餐,其中一道“鸭汤拨贵妃蚌”,真的好吃。

贵妃蚌,吃口很像象鼻蚌,为什么不提“象鼻”而提“贵妃”?曾在福州工作多年的国斌兄果断为我解惑:“贵妃蚌,一名海蚌,又叫西施舌。”

原来如此。西施舌,于我来说,耳熟而不能详也。

从海蚌到西施舌,大致是走“氨酚伪麻美芬片”到“日夜百服咛”的路径。不过,“海蚌”的学名我查不到;即使“海蚌”云者,也是个错误概念,因为它不是蚌,而是蛤科软体动物。

郁达夫《饮食男女在福州》中说:“福州的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而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蛎房。《闽小记》里所说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而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

为此,梁实秋特地做了辨正:“西施舌属于贝类,似蛏而小,似蛤而长,并不是蚌。产浅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壳约长十五公分,作长椭圆形,水管特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故名西施舌。”

国斌兄把自己的饮食经验传达给我们:“炖了4个小时的鸭汤,漂浮着的鸭油,带来一阵阵香气;把鸭汤倒入盛着海蚌的汤碗,三秒钟,海蚌就熟了。那鲜嫩脆爽的口感,有人马上就想入非非,想到了西施。”

“鲜嫩”,可能使人联想到西施,但“脆爽”,绝非西施特质。那究竟是什么东西把海蚌与西施联系了起来,大有可议之处。

明代博物学家屠本畯《闽中海错疏》曰:“沙蛤,土匙也,产吴航,似蛤蜊而长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味佳。”又,李渔《闲情偶寄·肉食第三·零星水族》曰:“所谓‘西施舌’者,状其形也。白而洁,光而滑,入口咂之,俨然美妇之舌,但少朱唇皓齿牵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

李、屠所论,其中光、滑、洁于美女都说得通,而舌苔发白,按中医说法则意味着湿气偏重、气血两虚、脾胃虚寒等,哪有什么美感可言!

钱锺书《论通感》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西施舌,是否可用“通感”一说解释?当然。问题是,它通的是什么感呢?

谁也没见过西施,更没见过西施的舌头,人们仅仅通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字来揣摩她的美。为什么饮食里的西施舌一定美味?那是通感的造化——把视觉之美“移情”至味觉之美。

无论郁达夫还是国斌兄抑或鄙人吃到的西施舌,概用汤汆,似成典范。不过,有一种更高级的烹饪,梁实秋作过特别提示,我以为十分重要:“高汤汆西施舌,盖仅取其舌状之水管部分。若郁达夫所谓‘长圆的蚌肉’,显系整个的西施舌之软体全入釜中。现下台湾海鲜店所烹制之西施舌即是整个一块块软肉上桌,较之专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计。”

原本食用“水管部分”变成食用“整个软体”,难怪许多人感觉西施舌之所以脆在嫩先了。

除汤汆,西施舌还有无其他做法?有!据唐鲁孙介绍:“东港有一间家庭化叫福记的饮食店,主人风雅好客,还养了不少盆景洋兰,遇到真正吃客,老板一高兴,挽起袖子,自己下厨动手,来一盘生炒西施舌,那真是香滑细润,腴而不濡,比起一般饭馆用浓芡烩出来的西施舌,不知要高明若干倍。他家的生炒西施舌只卖小盘,据说炒西施舌的秘诀,是猛火快炒速翻,如果起勺时(离火翻腾是厨行术语),勺里材料一多,翻炒不匀,火候把握不住,就难免失去鲜嫩的特质了。所以宁可一盘不够,再补一个,才是真正吃西施舌的行家。”(《台湾的海鲜》)

倘若,我等不算“真正吃客”而偏偏要去“福记”尝鼎一脔,怎么让老板“一高兴,挽起袖子,自己下厨动手”呢?没有其他办法,老老实实告诉他是看了唐鲁孙文章之后专诚从上海赶来,想来必有门儿。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