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跨越三千年,龙美术馆集结200件珍贵文物展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度归来 ·诺德股份600110.SH:RTF-3和HVLP-4已通过部分下游客户的 ·一品一方,开瓶既养 三得利焕方全新上市 ·韩国综合指数收涨0.23%报2643.13点 ·让世界仰望中国艺墅 — 仿石漆全球领导者统艺全球战略升级发布! ·春耕全面展开,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企业今年新增超过5万家 ·天眼新知 —“睡眠经济” 浪潮:科技赋能与市场规范的协同发展之道 ·三部门联手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美的集团曝光能跳舞比心的人形机器人 我国1年成立19.3万家相关企业竞争激烈 ·英伟达GTC 2025大会发布新一代AI芯片Rubin 我国现存91万家芯片企业 ·AI赋能产业描绘未来新图景,广东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位居全国首位 ·文创潮玩市场火爆,超大规模需求与强大制造力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汽车产业开局强劲,新能源板块引领产销双增长 ·商务部: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全国两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粮食购销活跃,科技驱动全产业链升级迭代 ·腾讯音乐2024Q4及全年稳健增长:全年总收入28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8 ·“轻重并举”、回归一二线中国房企加速转型 ·八年“邮爱”路点亮万颗星——写在“邮爱公益”八周年之际 ·欧莱雅联手芒果“声”入上海复旦校园,共创青春声浪 

跨越三千年,龙美术馆集结200件珍贵文物展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度归来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5-03-21 23:30:21   阅读量:10640   

三千年时光的厚度,化作展览中一器一物的灵光。3月21日傍晚,龙美术馆上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大展“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正式开幕。

200多件从商周至明清的珍贵文物,包含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瓷器、佛像、家具等,按照“金石寿”“器载道”“思无邪”和“无尽藏”四个板块依次铺陈开,讲述三千年华夏文明的古老故事与精湛技艺,见证了帝王意志、文人雅趣与民间智慧的融合、结晶。

除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时隔八年、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时隔十年再次亮相上海外,更多珍贵文物是首次公开展出,包括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战国青铜错金银嵌琉璃乳钉纹方壶、汉跽坐吏玉灯/盘、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元青花水波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明洪熙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清乾隆御制御用剔彩云龙福庆有余纹宝座等。

“1992年前后,我和先生刘益谦开始收藏。每一件藏品的收藏,从其艺术价值到历史价值都经过了精心甄别,尤其对中国传统艺术,更是注重传承有序、源流清晰,这些藏品也串联起了一个个独特的收藏故事,延续至今。”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介绍,“展览期间我们出版两本画册,一本瓷器专辑,一本杂项专辑,囊括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以及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展出的藏品,希望对大家理解展览有所助益。”

龙美术馆创始人、展览总策划刘益谦说:“展览勾勒出华夏文明三千年未曾断裂的脉络,它们不仅是帝王将相的权柄象征,亦是匠人指尖上的温度,更是文化碰撞的火花。当年轻的一代驻足或沉思时,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符号,更希望这种传统匠人精神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流动。收藏是私人的,但文明属于所有人,三千年时光的厚度,终将化作展览中一器一物的灵光。”

科技守护文明,创新链接未来。开幕仪式上,四只灵睿P1机器狗助阵,它们行动自如的身姿展现了现代科技的高度创新。机器狗是当下文明的见证,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两者跨越3000年时光在龙美术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金石寿

踏入展厅,观众将看到本次展览的第一个板块“金石寿”,包含甲骨刻辞三十四例青铜器、高古玉器、玉玺等十三件珍稀文物。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以龟甲、兽骨为书写载体,不仅刻录了商代占卜活动,更将先民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社会制度的规范凝固于甲骨之上。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商代政治、经济、宗教等历史细节得以重生。

商周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几何纹等抽象纹饰,既是对宇宙秩序的想象,也是礼制等级的具象化表达。周代“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通过青铜器的数量与形制固化社会秩序。青铜器铭文则记录了分封、征伐、赏赐等重大事件。这些文字不仅推动了汉字从象形到表意的演变,更让历史叙事突破时间限制,成为后世追溯文明源流的依据。

汉代将玉石温润、坚韧的物理属性与儒家伦理结合,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璧象征天圆地方,玉琮沟通天地,玉石被赋予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承载着君子的品格与宇宙秩序的永恒。玉玺为皇权正统的“金石”凭证,象征政权稳固,而明清文人将个人志趣凝于方寸金石之间,形成独特的“印寿”文化,延续至今。

器载道

瓷器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与创新。展览第二个板块“器载道”展出十二件宋、元、明、清顶级瓷器。从宋瓷的含蓄内敛到清瓷的华丽外显,这些器物不仅是工艺的演进史,更是中国社会权力结构、哲学思想与审美变迁的物化载体。

宋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儒家文化盛行,对瓷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宋汝窑以“雨过天青”的釉色闻名。南宋官窑琮式瓶、鬲式炉等器型融入儒家青铜器的礼制思想,灰青、粉青等釉色怀揣士大夫“比德于玉”的人格理想。

元代,苏麻离青钴料经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使得釉下彩瓷的装饰元素更加丰富,元青花成为中国陶瓷从素瓷走向彩瓷的标志。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带回“苏麻离青”钴料,永宣青花瓷迎来了继元青花后的又一高峰。明代的釉上彩瓷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五彩、斗彩名品辈出。到了清代,釉上彩技法再次获得创新,珐琅彩、粉彩、洋彩等技法使釉上彩瓷的装饰更加细腻与华丽。宋元以来的浅浮雕、高浮雕及刻划等装饰技法,进一步发展为精雕细刻和透雕技法,使得瓷器的装饰更显立体生动、多样繁复。清代彩瓷的炫技,映射出帝国盛衰与中西文化碰撞的复杂图景。

思无邪

展览第三个板块“思无邪”顺着阶梯往地下展厅延伸,展出十一世纪至明清时期的八件佛教珍稀文物。

十一至十二世纪的西藏铜瑜伽士造像以莲花坐姿呈现,双手结冥想印,双目圆睁,凝视前方。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全图用金线和五彩丝线绣成,色彩鲜明,做工精巧,体现了明宫廷刺绣的水准。明早期佛造像造型饱满、线条流畅,呈现汉传佛教的特点并体现儒家文化的温和与庄重。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采取了积极的扶植政策,此时的佛像更多地融入了藏传佛教的元素,造型优美,注重细节刻画,佛像的服饰、佩饰以及台座的设计,呈现时代的审美趣味与工艺水平。

无尽藏

“无尽藏”是展览的最后一个板块,亦是展品最丰富的,文房、古琴、家具、缂丝、明清瓷器和玉器等纷纷亮相。作为源自佛教哲学的概念,“无尽藏”经历史演变被赋予多重文化内涵,尤其在历代收藏家的实践中,展现出超越物质积累的深刻意义。宋代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以“无尽藏”形容自然之美,提出“造物者之无尽藏”的审美观。

宋徽宗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通过编目使藏品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清乾隆皇帝编撰《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目录,显示其收藏规模之庞大精良,正所谓“无尽藏”中无尽之宝藏的概念。

历代收藏家通过系统性收藏、理论建构与精神投射,将物质积累转化为文化基因的延续,其意义远超器物本身。这一概念说明:真正的“宝藏”不在库房深处,而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再生的文化生命力。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