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智能建造为中国“绿色建造”注入科技内核 ·2024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在沪开启上海“制度+生态”助“新星” ·五角场商圈背后小马路:有的活力四射,有的安静而有韧性 ·穗恒运A一季度净利预增1.55至2.44倍达8000万至1.08亿 ·越剑智能年报摘要: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3.47% ·大风进入最强劲时段!部分航班取消、铁路停运、高速交通管制 ·上海今夜风力仍较大明天略有减弱,明晨郊区气温跌至个位数 ·永安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76.21% ·医健林智慧大药房入选2025中国消费经济论坛“新质消费创新融合典型案例” ·国科优选荣膺2025中国消费经济论坛“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华中药库恩施好药材”亮相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 ·消博会“黑科技”提前看:海南“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成果首次展示 ·AIS 5G 携手拉差达慕拳击馆,重磅旅游优惠助力泰拳走向世界 ·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突破1亿台 ·光明肉业2024年ESG暨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引领肉类行业绿色转型新风尚 ·自然无定式,清萃新灵感 三得利茶清萃枇杷花白茶全新上市 ·沈阳警用无人机助力安防,我国已存在无人机相关企业超3.5万家 ·体育赛事成城市发展新动力,我国广东省体育赛事相关企业超过9万家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将在北京举行 我国现存超86万家机器人厂商 ·28家期货公司去年合计实现净利60亿元12家同比有所增加 

智能建造为中国“绿色建造”注入科技内核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5-04-13 16:12:34   阅读量:6939   

为期2天的第三届双碳目标下桥梁智能建造运维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12日在武汉落幕。来自国内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高等院校、头部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参会,并强调智能建造与低碳运维将为中国“绿色建造”注入科技内核。

本次论坛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中建三局等联合主办,以“向‘新’求‘质’‘智造’未来”为主题,与会各方代表围绕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与低碳运维,分享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并奔赴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都市圈环线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进行现场观摩。

当前,中国桥梁建设无论是数量、跨度还是技术创新,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试验室主任、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副主任高宗余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桥梁建造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工程效率、精准控制质量、降低安全风险,而且随着高性能、低能耗桥梁建筑材料的研发应用,提升了桥梁结构韧性、延长了桥梁使用寿命,未来应强化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更多与会专家表示,“双碳”战略引领下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与低碳运维,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覆盖设计、施工、监测的全链条智能体系,为中国“绿色建造”注入科技内核。

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作为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西南段关键控制性工程,由武汉城发集团所属交投集团汉南桥公司投资建设。工程全长72.523公里,大部分采用桥梁结构形式,其投资规模达289亿元,是目前湖北交通重点项目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目前接线工程进入架梁施工阶段。

12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走进中建三局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梁厂观摩。该梁厂占地面积210亩,厂内设置10条智能生产线,是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全线首个智慧梁厂,以数智建造为引领,承担着全线5135榀箱梁预制任务。

走进智慧梁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钢筋一体化智能数控加工设备、智能模板、混凝土智能运输布料、智能数控蒸养、智能张拉压浆等多项智能化工装设备构建了一条高效协同的环形流水生产线,全面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据中建三局武汉都市圈环线汉南7标项目负责人魏鸿飞介绍,该智慧梁厂还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每一条生产线都如同一个精密的模块,能够根据不同的产能需求进行快速组合和调整;龙门吊主桁架分节段设计,能够像“变形金刚”一样组装成各种跨度的门吊,提高适用性和周转率。另外,创新将存梁台座化整为零,分节预制,台座可周转使用,有利于环保和节约工期。

魏鸿飞表示,相比传统梁场,该智慧梁厂的制梁台座数量节约60%,减少占地11亩,钢筋加工偏差率降低50%,箱梁外观质量问题减少80%,混凝土运输布料时间节约35%,生物质燃料相比其他燃料成本节约35%。在这座面积约20个足球场大小的厂区里,仅需100名工人就可完成全工序生产任务,作业工人减少了30%。

作为武汉第十三座长江大桥的汉南长江大桥,桥型为主跨为1600米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为湖北省最大跨径双主缆八车道悬索桥,设计时速120公里。该桥南锚碇采用整体式沉井基础,平面尺寸76.4米×76.4米,相当于14个篮球场大小,为公路工程世界第一大沉井,即将迎来首次下沉。

承建方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副总工程师罗鹏介绍,该沉井下沉深度高达43米,需穿越约40米厚砂层。为解决施工难题,项目团队自主研发河滩相沉积地质地基加固技术,确保软土地基加固后可承载沉井巨大的自重;创新运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沉井姿态与受力状态,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沉井结构安全与姿态平稳。

-->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