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建砖瓦行业,有一位深耕者始终怀揣着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他便是秦砖汉瓦品牌的创始人吴栋梁。从推动工艺革新到拓展市场边界,从守护文化根脉到驱动行业升级,吴栋梁以 “传承为使命,创新为路径”,让古老的砖瓦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初心锚定文脉,让砖瓦成为文化的载体
“每一片瓦都藏着一段历史,每一座古建都连着文化的根脉。” 这是吴栋梁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投身古建砖瓦行业的初心。早年在接触古建修缮项目时,他发现许多传统砖瓦工艺因缺乏系统传承而逐渐流失,部分项目为追求效率使用现代建材替代,导致古建的 “原汁原味” 难以保留。这一现象让他深感痛心,也让他坚定了 “用现代技术守护古建文脉” 的决心。
吴栋梁曾深入研究传统砖瓦的历史与工艺,从西周陶瓦的制作技法到明清琉璃瓦的配色秘方,他走访了多地的古建专家、老匠人,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在他看来,传统砖瓦不仅是建材,更是 “活的文物”,承载着中国建筑的美学基因与营造智慧。“我们做的不只是生产瓦片,更是在抢救和延续一种文化。” 正是这份初心,指引着他创立团队,专注于小青瓦、琉璃瓦等传统砖瓦的研发与生产,力求让每一片瓦都能精准复刻古韵,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桥梁。
在吴栋梁的推动下,团队始终以 “传承经典” 为核心,从瓦型设计到色泽调配,都严格参照传统规制,同时结合现代建筑的实用性需求进行优化,让产品既能适配古建修缮,又能满足新建仿古项目的需求,真正实现了 “让文化通过砖瓦落地”。
敢为人先谋革新,以绿色生产立行业标杆
传统砖瓦烧制多依赖燃煤,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产能不稳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吴栋梁敏锐地意识到:“守护古建文脉,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要让传统工艺延续,必须拥抱绿色技术。”
曾有一段时间,在行业普遍对 “煤改气” 持观望态度时,吴栋梁力排众议,决定在生产基地推动 “煤改天然气” 烧制工艺革新。这一决策在当时面临不小的挑战 —— 天然气成本更高、设备改造投入大、技术团队需要重新培训。但吴栋梁坚信:“短期的投入是为了长期的可持续,环保不只是责任,更是品质的保障。”
他亲自带队赴多地考察先进技术,与设备厂家联合研发适配天然气烧制的窑炉,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反复试验,攻克了温度控制、能耗平衡等难题。改造后的生产线不仅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达到了环保绩效 B 级水平,更因天然气燃烧稳定,让瓦片质地更均匀、强度更可靠。如今,该生产基地已成为当地 “煤改气” 的示范标杆,全年可稳定生产 10 个月,解决了行业 “生产断档” 的痛点。
“环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吴栋梁的这一坚持,不仅让品牌实现了 “绿色产能” 的突破,更推动了整个小青瓦行业向环保化、标准化转型。
开放合作拓未来,共筑古建行业新生态
“传承文化不是孤军奋战,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 在吴栋梁看来,要让传统砖瓦技艺真正焕发活力,必须构建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为此,他带领团队以 “多元合作” 为纽带,既深耕产品,又拓展市场,让更多人共享古建文化的价值。
在小青瓦业务已稳居四川产区前列的基础上,吴栋梁决定拓展琉璃瓦业务。他表示:“琉璃瓦是传统建筑中具备美学价值的品类,此前市场上品质产品不多,我们要填补这一空白。” 团队依托既有技术积累,快速研发出涵盖异形瓦及配件的全系列琉璃瓦产品,凭借可靠质量获得市场认可。
在招商合作中,吴栋梁始终秉持 “赋能伙伴” 的理念,通过提供 “全品类供应、稳定产能、贴心服务”,助力经销商、项目方拓展市场。如今,品牌业务已覆盖十余省份,成为众多古建项目的信赖之选。同时,他积极推动行业交流,作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瓦及琉璃制品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负责人,多次组织技术研讨会、文化论坛,分享绿色生产经验,探讨传统技艺传承路径。
“让砖瓦有温度,让文化有传承,让行业有未来。” 这是吴栋梁的愿景,也是他持续前行的动力。从守护一片瓦的初心,到驱动一个行业的革新,吴栋梁正以实干与担当,让古老的砖瓦文化在当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