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至21日,2025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2025 Intel Connection)在重庆举办。这一全球科技产业风向标活动汇聚了超200位科技企业管理者、技术决策者,以及上千家产业客户、生态伙伴。
作为英特尔生态合作伙伴的重要一员,江波龙此次携全面的SSD与内存创新存储矩阵亮相大会,展示了从行业级到企业级存储的技术实力。

mSSD新品亮相:集成封装 大有可能
在本次大会的万平科技体验展区,江波龙带来了最新发布的mSSD产品,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mSSD产品采用创新的Wafer级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将主控、NAND、PMIC等元件一次性整合进单一封装体内,实现了从Wafer到产品化的一次性封装完成。这一设计将焊点、撞件风险归零,同时大幅减少了外部污染、腐蚀等风险,显著提升了产品可靠性。
该产品提供512GB~4TB多档容量,在20×30×2.0 mm的紧凑尺寸下,性能表现卓越:顺序读取速度高达7400MB/s,顺序写入速度达6500MB/s,4K随机读写性能分别达到1000K IOPS和820K IOPS。同时满足NVMe协议低功耗要求,并配备创新散热结构,确保高性能稳定输出。
在制造环节,mSSD的创新价值同样得到与会者关注。其采用的创新封装工艺,跳过了传统SSD制造中必需的PCB贴片、回流焊等SMT工序。这一改变不仅简化了生产流程,更带来了显著效益:一方面,通过消除多道工序及中间转运环节,使产品交付效率实现翻倍提升,整体附加成本降低超10%;另一方面,由于避免了SMT环节中的高能耗工序,从源头上减少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使单位产品碳足迹得到有效控制,这无疑契合了全球电子产业对绿色环保的迫切追求。
原来的PCBA模式下,客户可能需为不同设备分别备货M.2 2230、2242、2280等多种规格的SSD,导致库存管理复杂、资金占用高。而现在客户仅需采购mSSD介质,再根据实际需求搭配不同尺寸的散热拓展卡,即可灵活适配M.2主流规格。这一模式将客户从多规格备货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大幅简化了采购与库存管理,同时通过mSSD介质延展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进而提升供应链灵活性。

CAMM模块化设计:创新内存形态
在CAMM模块内存创新方面,公司已具备成熟的研发经验。本次展出的SOCAMM2与LPCAMM2两款产品,正是这一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精准顺应了客户端设备向轻薄化发展及灵活升级维护的行业趋势。相比常规DIMM,CAMM设计能够大幅节省空间,极大助力设备紧凑化设计;相较于直接板载内存方案,CAMM具备可拆卸、易升级的显著优势,同时兼顾更高带宽与更低功耗,在空间利用与性能需求之间实现了更好平衡。
SOCAMM2基于LPDDR5/5x颗粒和CAMM模块化设计,采用4-N-4 HDI超高密度互连结构。这款产品在仅14×90mm的紧凑尺寸中实现了最高256GB容量,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533Mbps。与标准DDR5 RDIMM相比,SOCAMM2的功耗降低约67.5%,带宽提升至2.5倍,空间占用减少70%。低功耗、高带宽特性非常适合边缘服务器与高性能计算设备,可与HBM形成“CPU+SOCAMM2”协同架构。
LPCAMM2则是江波龙在CAMM模块化内存领域的另一力作。公司早在2024年初便率先发布LPCAMM2内存模组,并成功实现量产。该产品同样采用LPDDR5/5x颗粒,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功耗减少了近50%,能效提升了近70%,为超薄笔记本和端侧AI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企业级存储组合:应对数据中心多样化负载
随着云计算与AI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正面临多样化工作负载的挑战。江波龙针对这一趋势,展示了优化的企业级存储组合。其中,UNCIA 3856系列SATA SSD以其出色的性能和高可靠性,为温冷数据存储提供了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搭配的128GB DDR5 RDIMM内存则以其大容量和高速数据传输能力,有效满足了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
此外,江波龙还带来了面向未来的创新内存产品——MRDIMM通过优化的通道架构显著提升了内存带宽,而CXL 2.0内存拓展模块则突破了传统内存容量限制,实现了内存资源的灵活扩展与池化,为AI训练、大数据分析等高性能计算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底层支撑。

PTM商业模式的能力与创新实践
在本次展会上,江波龙通过一系列创新产品展示了其PTM(产品技术制造)商业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PTM通过存储Foundry,为客户提供从芯片设计、固件开发到封装测试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PTM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端到端的产品技术制造能力,实现高效的差异化定制与联合创新,从而深度耦合客户业务场景。目前,PTM模式已覆盖汽车、服务器、工业、手机、穿戴等多个行业,与数十个主要客户达成合作。
未来,江波龙将继续与英特尔等产业链伙伴深化生态合作,凭借mSSD、SOCAMM2等创新产品,在多个应用领域持续突破,为AI智能计算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专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