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辆销量,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线”。
一边是理想、零跑、小鹏凭借这一里程碑,拿到了参与下一轮竞争的“入场券”;另一边,则是威马、集度等品牌在破产边缘寻求“复活”的艰难处境。市场的天平早已倾斜,这场残酷的淘汰赛,留给后来者的机会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上半场定局,百万销量成门槛
回望新势力的上半场,是一部“九死一生”的生存史。这其中,既有“蔚小理”的破局,也有极越汽车、哪吒、威马、拜腾等新势力车企,因资金、产品等原因黯然退场。
在这个阶段,整个行业的主旋律只有一个:活下去,因此比拼的是从0到1的破局能力。换言之,只有能实现规模化交付,就算在牌桌上站稳了脚跟,而“百万辆”正是这张牌桌的终极入场券。
如今,理想、零跑、小鹏这三家车企已经拿到“入场券”。2024年10月,理想汽车成为中国首个百万辆新势力;2025年9月,零跑汽车第100万台整车下线;2025年11月,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宣布第100万辆下线。
在汽车行业,“百万辆”意味着规模效应、体系能力和品牌认知的质变。拿到这张资格证,意味着新势力终于走出了“婴儿期”,获得了参与汽车行业这场马拉松的资格。
不过,当新势力车企已进入“百万辆俱乐部”之时,赛场之外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动向。
除了威马汽车,一度沉寂的集度也传出战略调整的消息。11月25日,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于日前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的预重整申请,并已于11月21日获正式受理。法院同步指定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依法推进后续预重整相关工作。
集度汽车表示,启动预重整旨在引入新战略投资人、盘活资产资源、维护资产价值,并保障用户售后权益;后续将在临时管理人监督下维持核心业务平稳运转,依法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下半场开局,盈利成“生死线”
整体来看,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如今的市场入场券,已从“创意”换成了“规模与体系”。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一道最现实、最冷酷的“生死线”横亘在所有玩家面前:规模化盈利。
“卖一辆亏一辆”的商业模式,在上半场可以被解读为“战略性亏损”,但在下半场,这或许将被资本市场和消费者视为“无能”的表现。没有自我造血能力,仅靠外部输血的玩家,将首先被清退出场。
当威马、集度这些“上一轮”的选手,正努力想要挤进“下一轮”的赛场。它们必须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今天市场的竞争格局,已从“新势力内卷”急速升级为“全行业混战”。
因此,下半场的竞争核心,正在从“比谁跑得快”变为“比谁活得久”,从单一的产品力,升级为一场“技术储备、供应链韧性、财务健康度、出海能力”的综合较量。
因此,对于威马、集度等意图回归的选手,它们面临的是双重壁垒:一方面,要弥补过去几年错失的技术迭代和用户积累;另一方面,还要直面“百万辆俱乐部”成员已经建立的成本壁垒、供应链壁垒和品牌心智壁垒。
目前,各家造车新势力都在刷新自己的月度交付数据。在10月份,零跑汽车单月全系交付创新高,达70289台,成为首个月销量突破7万台的新势力;蔚来汽车交付新车40397台,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小鹏汽车交付42013台新车,单月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4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零跑、小米此前已经实现了季度盈利。蔚来和小鹏都喊出来“2025年盈利”的口号,并且正在全力冲刺。
因此,进入百万俱乐部,既是一份荣耀,更像是下一场更为残酷淘汰赛的开幕仪式。下一道真正的分水岭,将是“三百万辆”还是“盈亏平衡点”?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