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补齐知识技能短板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解 ·书香门地集团董事长卜立新:以“航天品质”重构家居基因,以“美+无忧”重释 ·跨越三千年,龙美术馆集结200件珍贵文物展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度归来 ·诺德股份600110.SH:RTF-3和HVLP-4已通过部分下游客户的 ·一品一方,开瓶既养 三得利焕方全新上市 ·韩国综合指数收涨0.23%报2643.13点 ·让世界仰望中国艺墅 — 仿石漆全球领导者统艺全球战略升级发布! ·春耕全面展开,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企业今年新增超过5万家 ·天眼新知 —“睡眠经济” 浪潮:科技赋能与市场规范的协同发展之道 ·三部门联手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美的集团曝光能跳舞比心的人形机器人 我国1年成立19.3万家相关企业竞争激烈 ·英伟达GTC 2025大会发布新一代AI芯片Rubin 我国现存91万家芯片企业 ·AI赋能产业描绘未来新图景,广东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位居全国首位 ·文创潮玩市场火爆,超大规模需求与强大制造力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汽车产业开局强劲,新能源板块引领产销双增长 ·商务部: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全国两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粮食购销活跃,科技驱动全产业链升级迭代 ·腾讯音乐2024Q4及全年稳健增长:全年总收入28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8 ·“轻重并举”、回归一二线中国房企加速转型 

补齐知识技能短板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解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3-22 04:27:12   阅读量:9774   

题:补齐知识技能短板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解读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部署实施“双千”计划的目标是什么?相关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如何推动计划部署更好落地?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双千”计划以促就业为目标,立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迅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围绕这一目标,“双千”计划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特点。

据悉,“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急需领域,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主要面向本科、高职中高年级学生开设。

其中,“微专业”主要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根据计划,高校要结合实际需要,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发挥“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专业课程群3至10门课程,完成学习任务。

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则主要分为基本素质提升类、专业技能训练类、人工智能应用类、实习实践类。根据计划,高校要优先发动2025届毕业生参与并获得相应学习成果证明,帮助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落实去向。

“高校是实施‘双千’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探索学习成果证明等采集查询机制,广泛汇聚培训资源,开发系列课程。”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

当前,正值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攻坚期,诸多校园招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有关专家学者看来,实施“双千”计划,可以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双千’计划注重发挥高校作用,通过具有一定特点的课程安排,为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对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部署实施“双千”计划,教育部还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更好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下一步,我们将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分别开设专区,年内分批发布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一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中心。”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

此外,该负责人介绍,也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自主开发培训资源,支持高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协同,深化校企对接合作,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和实习实践,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