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投入1.88万亿元 ·转型之难退房后的华远如何撑起20亿流通盘? ·要抢奢侈品的地盘,但钱不够用了,老铺黄金配售筹资近27亿港元 ·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施工攻坚战圆满收官 ·山西:筑生态长城护万物生长 ·天眼新知 — 五一假期消费热力全开,新业态撬动假日经济新增长 ·广交会多项指标创新高,广东外贸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近30% ·平安福雪中送炭:断缴七年加保,15万理赔诠释未雨绸缪 ·芳香盛事:芳香原料创新大会、芳香与健康论坛成功召开! ·央行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国内现存房地产相关企业超382万家 ·一季度软件业稳健增长,全国现存软件开发相关企业超220万家 ·知乎研究院发布「中国高端手机影像趋势与用户洞察」报告,「以人为本」探手机影像技术下半场新赛道 ·海南省“惠琼保”一站式理赔试点上线 ·工行温度天祝支行:近万元残币2小时成功“复活” ·短期A股或将演绎向上脉冲行情 ·广西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楼市回稳态势显现 ·证监会: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巡城礼—海南格莱斯焕新亮相,打通区域市场渠道运营新思维 ·国家德比登陆全国18城万达影城,传奇球星萨维奥拉倾情助阵 ·ST摩登完成1.42亿收购辽宁沈鹏电力 

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投入1.88万亿元

来源:同花顺财经    发布时间:2025-05-09 08:21:00   阅读量:16845   

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已基本披露完毕。财报数据显示,尽管面临一系列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但微观端企业的经营情况仍然整体平稳,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此同时,2024年全年全市场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1.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近600亿元,连年持续增长。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202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金融类企业、非金融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分别为-3.0%、9.0%、-14.2%。2025年一季度全部A股上市公司、金融类企业、非金融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5%、2.9%、4.2%。中金公司预计,本轮盈利下行周期的增速低点已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202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改善,表明经济复苏在企业盈利的微观层面得到了验证。

从行业来看,受人工智能发展驱动,AI服务器、算力等需求旺盛,TMT板块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普遍高增长,半导体及算力等相关科技领域维持高景气,电子行业盈利同比增长31.5%,细分领域中,光模块、元器件、半导体一季度盈利分别实现114%、50%、33%的高增长,显示出经济的结构性亮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合计1.88万亿元;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经费的51.96%;公告研发人员共341.91万人,占员工人数的11.08%。上市公司正在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科技创新,通过锻造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4年,沪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再超万亿,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其中,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92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五年实现翻倍。723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831家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医药生物、通信研发强度较高,分别达14%、6%、5%、5%、4%、4%。创新投入带动业绩和估值增长,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超10亿元、复合增速高于5%的公司,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较实体整体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

科创板去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78亿元,超过净利润的2.5倍,同比增长6.4%,最近3年复合增速达10.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其中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已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3成。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深交所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总投入合计超过7600亿元,研发强度超过10%的公司有410家,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19家。其中,创业板2024年研发投入达2036.84亿元,整体研发强度达5.05%,其中29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48家公司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从资金投向来看,创业板超六成的研发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前很多上市公司追求‘挣快钱’,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搞技术’,不仅要活得好,还得活得久、活得有竞争力。”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1.88万亿元搞研发,说明上市公司不是简单应付财报,而是真的在押注未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是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他认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壮大发展经济新动能——比如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而这些新动能的核心,就是“新质生产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在为将来抢占产业高地做准备。谁先搞出硬核技术,谁就有定价权、生存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代表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脱胎换骨”,不再拼劳动力、拼土地,而是开始拼脑子、拼技术。这步走得好,未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就更稳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科创估值的凸显正在推动企业加大研发。上市公司整体研发强度不断上升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带来新兴产业崛起,对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研发投入盈利增长分红回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推动技术-产业-金融协同发展。上市公司研发能力提升有力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