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日报网

滚动新闻:
·物流三巨头抢滩具身智能行业加速智能化升级 ·共襄林木业高质量发展盛会——写在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 ·第八届进博会跨国药企深耕进博会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江南水乡的“互联网事”:从桨声灯影到“数字守护” ·日本三井物产拟2000亿日元回购股份 ·AIS 5G鼎力支持第74届环球小姐大赛,以专属SIM卡套餐迎全球佳丽 ·商用车换电安全新标出台,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超164.2万家 ·既看景又入景旅拍催生广西文旅新消费? ·网红鸭:从“做羽绒”到“穿羽绒”,现存羽绒服相关企业超4.8万家 ·小狗求扫地机器人把冻干还它,现存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80家 ·伤手机还不安全?被热议的电源「纹波」,其实没那么可怕 ·上半年同比增长49%,中国对泰投资热度飙升 ·重磅官宣!丞磊成为柳丝木品牌卸妆代言人 ·皇家建设集团发布深度观察:赴美建厂选址,如何影响企业十年竞争力? ·上线24小时人数突破140万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掀投保热潮 ·37万婚宴被指全用预制菜,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 ·连续被银行VIP插队引热议,现存银行网点相关企业超17.2万家 ·AI视频越来越逼真,现存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462.7万家 ·“十四五”以来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 ·紫燕食品召开跨年度食安管理培训,夯实品质管理根基 

物流三巨头抢滩具身智能行业加速智能化升级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5-11-06 09:53:45   阅读量:14626   

近日,杭叉集团、井松智能、中力股份三大物流装备巨头先后宣布入局具身智能,引发行业关注。在10月底的亚洲物流展上,杭叉集团发布了首款轮式物流人形机器人;井松智能展示了其通用仓储机器人赛道的关键产品轮足式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于今年11月正式发布。中力股份在6月曾展示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并宣布将发布超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袋鼠。

物流领域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场景,其中工业物流是最为明确的方向之一。随着人形机器人走进物流领域,自动叉车、AMR、立体仓等正加速智能化升级。

物流装备企业入局

在今年亚洲国际物流展上,叉车龙头企业杭叉集团全球首次发布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具有22个独立自由度,配备275 TOPS算力以满足复杂模型需求,采用3D相机、3D激光雷达支持360deg;全方位感知。据了解,X1系列机器人融合轮式高效移动与人形灵巧操作核心优势,可完成原箱的转运和码垛/拆垛、料箱的转运和堆叠/拆垛等多种场景作业。

智能物流龙头井松智能也展出新款人形机器人。据悉,这款人形机器人支持30kg负载,兼容物料转运、拣选、码垛、盘点等通用场景,在分拣中能精确识别物料并将其搬运到指定位置。

据井松智能市场总监冯安顺介绍,该款人形机器人最大亮点是兼具轮式移动的高效和足式移动的适配性,能顺利通行阶梯、楼梯等复杂场景且不易摔倒。其核心定位是模拟人工实际作业,未来将重点应用于转运、码垛、盘点、货架管理等通用性场景,可以完成物流场景中的高频作业。

电动叉车龙头企业中力股份也在今年宣布入局具身智能。据了解,中力股份将在11月全球首发其超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袋鼠,这款机器人专为仓储拣料场景设计,外观形态不同于传统人形结构,更像一只可行动、可弯腰、能搬运的大袋鼠。

此外,智慧物流领域的硬件设备和系统集成企业也纷纷携新产品亮相。机器人大脑公司仙工智能在本届展会发布搭载其控制系统的X1-PRO以及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的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品,覆盖上下料、搬运、检测等工业环节。其中,仙工智能自研开发的X1-PRO采用弯腰结构与轮式全向底盘,支持45deg;弯腰操作与缓存搬运,具备40个自由度,单臂7自由度仿生设计,标准负载6kg,双臂短时负载达16kg。

核心硬件拥抱场景数据

物流企业推出工业专用人形机器人,一方面有技术协同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物流行业的数据优势,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可工业化的底层能力以及技术支持。

现在各大机器人企业争相推出机器人,核心原因在于人形机器人的功能特性与工业场景高度匹配。仙工智能具身产品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更适合场景固定、任务重复性高的场景,而工业核心场景恰好具备这些属性,行业内企业均意识到这种便利性,因此会主动将机器人纳入产品规划,用于开拓新场景或优化传统场景,推出相应解决方案。

在日前的具身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论坛上,杭叉集团具身智能项目负责人陶熠昆表示,物流领域具备天然的数据优势,可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迭代提供较好的数据基础。此外,使用复合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的自动化设备,还能补充更贴近现场的感知和操作数据,构建数据飞轮,持续优化模型。

中国一年销售120万辆叉车,杭叉集团占1/4,若其中5%是具备数据收集能力的智能叉车,一年可贡献约50亿条物流垂直领域的专业感知与动作数据,几乎是当前最先进机器人智能模型数据规模的5000mdash;1万倍。陶熠昆说。

从行业跨界角度来看,物流装备企业掌握底盘、电机、传动、感知等核心硬件能力,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天然契合。叉车厂商在结构设计、安全冗余、电池管理与制造体系等方面的积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可工业化的底层能力。

不过,当前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规模化应用仍有多重堵点需要打通,技术层面的控制器架构差异、实时性保障、软件功能产品化整合以及可靠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上述仙工智能具身产品负责人表示,与人形机器人相比,传统物流机器人控制器无法满足需求,需不同芯片明确分工适配人形机器人需求,仙工智能推出了专为具身应用打造的控制器SRC-5000,支持全身一体化控制,具备高实时性、高泛化性。软件功能方面,行业内多数企业虽在做遥操、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但难以将这些功能整合到产品中并做好交互界面,这会导致客户难以快速实现数据采集mdash;训练mdash;模型推理的全流程应用。

快思慢想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能源业,都将在未来3年积极开放生产场景,加速为大规模部署智能机器人搜集数据、建立训练环境、调优机器人专用技能,形成多机器人无缝协同、完成高复杂度生产操作任务的群体智能体。

加速物流行业智能化升级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已成为物流行业升级的最新驱动力,人形机器人技术和应用的迭代发展,或将会推动智能物流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和全新阶段。

9月,星动纪元与北自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核心场景的融合发展路径。仙工智能与星尘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仙工智能与星尘智能表示,未来AI机器人将逐步承担生产线的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业,将工业制造过程中枯燥重复、不安全、困难的任务自动化,有效减轻工人重复性劳动负担,使其专注技能提升与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与作业安全性,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增长动能。

优必选副总裁焦继超曾指出,尽管现在物流系统智能化建设的程度越来越高,众多智能化专用设备已经应用于物流作业领域,但仍有很多细分领域和环节、特殊作业环境无法匹配合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例如货车装卸货环节和窄巷道或狭小空间的物料搬运等。此外,在很多仓库中,相关作业是不固定时间和区域的,如果选择自动化专用设备,可能实际使用时间并不高,由此造成设备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

焦继超强调,人形机器人和专业物流自动化设备不是完全竞争和替代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人形机器人将会是智能物流系统建设更好的方案。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人形机器人与物流智能专用设备将会有更大的协作发展空间,从而推动智能物流系统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日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热文推荐

首页 | 焦点| 业界| 财经| 企业| 消费| 行业| 股票| 视窗| 商业| 经贸| 产业| 资讯

Copyright @ 2010-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3412号-3 网站地图